借殼上市 內涵欠缺——評《杜拉拉升職記》
2010-05-25 17:34
此次,徐靜蕾將《杜拉拉升職記》打造成為一部時尚商業大片,讓人充滿了期待。大多數看過原小說的觀眾都期待電影將集中表現聰明、執著的外企白領杜拉拉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過五

此次,徐靜蕾將《杜拉拉升職記》打造成為一部時尚商業大片,讓人充滿了期待。大多數看過原小說的觀眾都期待電影將集中表現聰明、執著的外企白領杜拉拉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成功獲得晉升的過程。而事實是,抱著這種心態的觀眾,看完這部電影后,大概都感到了失落。
首先應該表揚本片的技術部分,這是影片的閃光之處。杜拉拉的出場,明顯參考了《時尚女魔頭》(TheDevilwearsPrada),借鑒得還算成功,塑造出一個職場女性辛苦找工作的狀態。快速切換,機位、景別頻繁轉換,打造出都市韻律和節奏。影片前半個小時,通過出色的導演、攝影和剪輯技巧,營造出一組“摩登職場奏鳴曲”,讓觀眾迅速融入到精明世故的外企氛圍中。影片中,即便是廣告植入也跟劇情緊密結合,明顯但并不顯突兀。出色的服裝造型也許是影片最令人記憶深刻的部分,神通廣大的編導居然請來了時尚大師——《欲望都市》的幕后英雄Patricia Field。果然名不虛傳,她的加入,大大提升了片中人物的著裝品位。
然而,除此之外,影片呈現了些什么?讓我們梳理一下故事線索。首先,電影舍棄了杜拉拉面試時的挑戰,開場幾分鐘后她便順利進入了DB(杜拉拉工作的外企公司)。此時,王偉和玫瑰以情侶形象出現(一個為了精簡人物而無可厚非的改編),幾乎與杜拉拉的線索同時進行。過早埋下三角戀伏筆,這是電影出現的第一個偏離主題的信號。不出所料,接下來在杜拉拉毫無障礙地表現了一點工作才華后,影片便草草過渡到了一年后。不過,緊接著拋出的“裝修”戲份稍稍讓人看到了一線希望。這是原著中著力描寫的情節,意在凸顯杜拉拉不畏強權、雷厲風行的職場作風。而正當期待影片濃墨重彩地刻畫人物、演繹職場風云時,編導卻仿佛怯場一般避開了原作的鋒芒,轉而避重就輕地表現杜拉拉與王偉關系的演變,這是第二次偏離主題的信號。如果說前面還只是羞答答地暗示觀眾,那么從“泰國度假”開始,影片便開始“明目張膽”地大肆言情。異域風情,俊男靚女,還有噱頭十足的火熱激情戲……至此,原著的敘事線索被完全拋棄,觀眾終于恍然大悟:前面的半小時原來都是在為杜拉拉和王偉的戀愛過程作鋪墊!從這個段落直到影片結束,都圍繞著杜拉拉、王偉和玫瑰的三角戀,“職場”則退后成為模糊的大背景。
即使作為都市偶像片,《杜拉拉升職記》也有太多遺憾之處。其中最大的問題莫過于女主角杜拉拉自相矛盾、游離不定的個性。小說中的杜拉拉堅強、執著、理性、樂觀,這也是許多白領視之為“精神偶像”的原因,而電影中的杜拉拉,多數時候更像一個沒心沒肺、情緒化的傻大姐,可惜就連這樣的定位也沒能貫徹到底,只見她一邊為男友牽腸掛肚,無法正常工作,一邊又以“追求職業理想”為名,拒絕和王偉共進退。更可笑的是,當發現王偉和玫瑰的舊情后,她馬上又變成了醋壇子和購物狂。與此相反,女二號玫瑰卻出人意料地令人感動。而原作中杜拉拉的工作才華基本沒有得到展現,每一步晉升的依據是什么,過程是怎樣,完全被排除在電影之外,只見一個個鏡頭快速切換,一套套服飾眼花繚亂,告訴觀眾:杜拉拉升職記,就這樣大功告成了!
事實上,即便是《非常完美》這樣一個淺顯的女性電影,也樹立了一個“要找到真愛,必先認清自己”的主題,而擁有原著做后盾的《杜拉拉升職記》卻在偏離了原著精神之后,又沒能建立起新的主題思想,反而在紙醉金迷的物質世界里迷失了方向。片中花費了大量筆墨描繪杜拉拉在失戀的痛苦下瘋狂購物的行為,只見滿眼的香車美女、名牌時裝。當物質生活的大肆渲染與主人公負面的心情結合在一起,影片便呈現出怪異的價值取向。
應該說,單從細節看,無論在技術層面還是創作層面,這部影片都是盡職盡責的。除去少數配角選擇失敗,主要演員的表現算得上不過不失,即使與原著描寫有差異,在電影語境中也基本能自圓其說。但編劇的短板卻使得整部電影的品質大為下降,最終陷入言之無物的狀態。可以說,電影版《杜拉拉升職記》是“借殼上市”的產品,借了原著小說的殼,內核空無一物。這部電影暴露了一個不無尷尬的現實:國內電影對“時尚”的表現,普遍仍停留在展示名牌世界、奢華生活的層面。在衣食無憂的生活中,最大的痛苦是三角戀。于是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盡情地無病呻吟,肉麻當有趣。對比好萊塢的《時尚女魔頭》、《欲望都市》等女性時尚片,中國的同類電影缺的不是服裝品位,而是現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