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還有照結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邊,女的往往在右邊。
《五運歷年記》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那么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誰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媧,均是傳說中的上古之神。
根據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禮俗,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繪滿星辰。由于寓意深奧、構圖奇特,富于藝術魅力和神秘色彩,自發表以來,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重視。
“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系非常緊密。我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中通貫事物和人事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類分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剛強屬于陽于左,女子性溫柔和屬于陰于右。
“男左女右”在中醫應用上也有實際的科學意義,“男左女右”在醫學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脈于右手,即使小兒患病觀察手紋也取“男左女右”的習慣。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許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除了東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側是東方。因此就在崇尚東方的同時,“左”也隨著高貴起來。舊時人們有尊左的習俗,我們常說的“左祖右廟”、“文左武右”、“男左女右”都是尊左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