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注釋】
選自《尚書· 堯典》。克:能,能夠。俊:才智。德:美德,道德。九族:從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孫九代。睦:和睦。平:分辨。章:彰明。百姓:百生。協:協和。萬邦:眾民族。
【譯文】
他能發揚才智美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惡。百官的善惡辨明了,又使各諸侯國協調和順。
【賞析】
上下和睦,百姓安居樂業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會。這段話以頌揚帝堯的功德,強調“和”的重要性。我們常說:“家和萬事興。”說的就是人人友愛,家庭和睦,才能萬事興盛。以家見國,以小見大,道理相同。試想,如果家族和睦,國家上下一致和睦,團結一心,肯定社會呈現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養道德,友好相處,謙讓有禮,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以仁德感化對方。達到和睦相處的目的。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注釋】
選自《尚書· 堯典》。靜言:靜又寫作“靖”,巧言。庸:用。滔:通“慆” ,怠慢。象恭:外表好象恭敬。
【譯文】
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賞析】
這句話是堯帝對共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的評價。堯帝意欲選拔接班人,讓大臣們推薦人選,當有人舉薦共工時,堯帝發 表了如此意見,也說明堯帝審慎地選賢任能,重視德才兼備的 選拔人才態度。他的任人唯賢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們借鑒。“靜言庸違,象恭滔天。”這句話為后人經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語,面目偽善,缺乏道德修養的人。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注釋】
選自《尚書·大禹謨》。稽:考證,驗證。弗詢之謀:不詢問眾人的謀略。庸:用。
【譯文】
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征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賞析】
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兩句話的意思和“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說的是同一個道理。告誡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道聽途說,輕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調查,以事實為根據,善于聽取眾人意見,集思廣益,認真分析參考。只有這樣,才不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能力,不會被不實之言所蠱惑,不會因剛愎自用而決策導致失誤,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