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陜西北部。這里地處黃土高原,土壤疏松。平時干旱少雨,一旦下起雨來水土流失很嚴重。過去這里的人民生活困苦,萬般無奈下便出現了一種獨特的逃荒方式——走西口。所謂“西口”是指的山西與內蒙古之間古長城的關口。“走西口”,即晉西北人渡黃河、出長城,到內蒙古去謀生。當地有一首歌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跑口外,女人掏苦菜。”走西口的男人一般3、4月份離家,9、10月份還鄉。也有不少人因掙不下錢而長年流浪在外,幾年才能回一次家。還有一些人,由于不堪勞苦而絕命他鄉。因此,每一個男人的每一次走西口,都是與親人的生離死別。每年3、4月,當男人們集體離家去走西口時,黃河渡口邊父母送子、妻子送夫,人數眾多,情景凄楚。
山曲又被當地人叫做“酸曲兒”,意思是它主要唱愛情內容。但該地區特殊的情景,給山曲的愛情內容賦予了一個特定的題材、特定的情感——山曲中有大量走西口的內容。不論是離家的男人,還是留在家中獨自承受家庭重擔的女人,他們所唱的山曲都表現出了凄涼、憂愁和撕心裂肺般的悲傷。
(責任編輯:瀟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