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民歌是嘉禾先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伴嫁歌.

嘉禾民歌是嘉禾先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伴嫁歌;有曲調清新明快、高亢激昂的情歌、勞動歌、生活歌、兒歌;有抑惡揚善、歌舞革命斗志的時政歌、歷史傳說歌;有風趣活潑、熱情歡快的小調花燈調;有熱烈喜慶深沉哀怨的喜慶曲牌、儀式歌……現已搜集整理的民歌、民謠2369首,但最具特色的是嘉禾伴嫁歌,有1300首,占已搜集整理民歌,民謠總數的近60%。
伴嫁歌是漢民族民歌,她非常完整,是集詩、歌、舞、劇于一的綜合體,是嘉禾婦女為首創造的以反映婦女婚嫁習俗為主要內容的嘉禾民歌珍品。
在浩如煙海的嘉禾民歌中,伴嫁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古樸動人的文化傳承很是耐人尋味,引人入勝。《嘉禾縣圖志》載:“伴嫁時姻族女親咸集,夜歌達旦。”“或各舉一小瓷盆,對歌對而跳”。一般富裕人家伴嫁個要唱二至三個晚上,謂之伴大嫁;窮苦人家之唱一晚,謂之伴小嫁。伴嫁歌內容十分廣泛,從“易歲娘邊生下女”到“兩鬢飛霜婆家媳”都有婦女生活寫照。概括起來可分為耍歌,長歌,伴嫁舞,哭嫁歌,徒歌五個部分。
1、曲調短小,節奏鮮明,風格多樣,結構靈活的耍歌,占整個伴嫁歌的90%。一般為青年婦女所唱,其格茨短小精悍,一般四句一首,也有六句,五句,三句,兩句一首的,每句一般7個字,也有六字一句,還有四字一句的“詩經體”;有單段體,也有雙段體,多段體。歌詞內容有傳播歷史和生產知識的;有歌唱婦女勞動生活的;有喜慶逗耍的;有宣泄離情別緒的;有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根由反對封建婚姻禮教的……。譬如《銅錢歌》是詼諧風趣地兒歌;《我姐生得白如銀》是對姑娘美麗的贊歌;,《團圓歌》是充滿和氛圍的喜慶歌;《送姐》時依依不舍的送別歌,“送姐送姐三百三”是說 光送姐歌就有三百多首;《日頭出來曬楊家》是反映男女戀情的;膾炙人口的《半升綠豆》、《蛾眉豆》、《罵嫁歌》是表現婦女反對封建婚姻的怨恨與抗爭的,這類歌砸 伴嫁歌中占很大一部分。如:“送接送接送過街,眼淚汪汪衣袖揩,姐呀姐,幾時來?桃樹開花我轉來。一年桃花開一轉,不比茶花幾次開。”“半升綠豆選豆種,我娘養女不擇家,媽媽也,害了我!千家萬家都不許,放心許給窮人家,媽媽也,害了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跟蠻槌背起來,媽媽也,害了我!”“死媒婆,瘟媒婆,吃了好多老雞婆,你初一吃了初二死,處三埋在大路坡,牛一腳,馬一腳,踩出腸子狗來拖”。此外,在歷史融合中,耍歌也唱《當兵歌》、《抗日歌》、《蠻子歌》、《戒睹歌》、《長工歌》等大量的其他山歌小調。
2、歌曲舒緩、憂傷的敘事性長歌。一般為老歌手所唱,起歌詞較長,《十八年終羅四姐》長達126句,《梁祝歌》最長194句,較短的也有30多句。其內容大多取材于歷史傳說,也引進了外地流傳的《木蘭詞》、《梁祝歌》等民間故事。現已收集整理的長歌有15首,絕大部分是婚姻悲劇的故事,如《十八年終羅四姐》、《梁祝歌》、《孟姜女》、《賣花娘子》、《菜和飯》、《初一早晨去拜年》、《白碗白盞白花飛》,唱的都是婦女婚姻的不幸遭遇,民間稱“七女因緣”,因婚嫁是喜慶之事,這類長歌歌堂很少唱它。長歌中也有《不唱經,不唱文》之類的勸人行孝積德、兄弟和順、不行奸巧之事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