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清唱會”
1951年夏天,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熱潮。先是周信芳與華東京劇實驗劇團一起排演了新編歷史劇《信陵君》,這出戲通過竊符救趙的故事,歌頌了在鄰邦人民遭受侵略荼毒時,不畏強暴,英勇救援的信陵君。周信芳塑造的信陵君形象異常生動,給觀眾強烈的感染。接著上海京劇界發起通過義演購買“京劇號”戰斗機的活動。周信芳率先帶領華東戲曲研究院在大眾劇場義演三天《四進士》。緊接著是老藝人捐獻義演專場,周信芳、蓋叫天都參加了,梅蘭芳正在上海養病,也抱病參加。那天的大軸是《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周信芳前演喬玄,后演魯肅,蓋叫天飾趙云,這次演出十分轟動。
1953年10月,梅蘭芳、周信芳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前往朝鮮演出。慰問團的總團長是賀龍將軍,梅蘭芳、周信芳任副總團長。參加慰問團的有梅蘭芳率領的梅劇團,周信芳率領的華東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劇團,還有程硯秋和馬連良的劇團。這是代表全國京劇最高水平的慰問演出團。
慰問團到達平壤后,在地下劇場為朝鮮政府的干部們演出,梅蘭芳演出了《霸王別姬》的舞劍。金日成元帥觀看演出后,接見了梅蘭芳,說:“我聽說你的名字好多年了,這次才看到你的表演,想不到你這么年輕。”
不久,慰問團在志愿軍司令部駐地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慰問演出。當時上海去的小生演員齊英才擔任演員隊長,這么多的大牌名角同臺,如何排戲碼,使他犯了難。梅蘭芳說:“小齊,你是演員隊長,我們都在你領導之下,你怎么排都行。”程硯秋說:“我演開鑼戲,《三擊掌》放在第一出。”周信芳說:“那么我來第二出吧,讓梅先生、馬先生唱大軸、壓軸。”梅蘭芳和馬連良卻要周信芳唱大軸。結果這一場戲碼的排列為:程硯秋、沈金波的《三擊掌》,周信芳、齊英才的《徐策跑城》,馬連良的《四進士》一折,大軸是梅蘭芳的《貴妃醉酒》,如此強大的陣容可說是千載難逢。
有一次,在朝鮮中部香楓山慰問演出,演出場所是半山中辟出來的一個小廣場,臺是臨時搭起來的,舞臺的左后方用蘆席隔成一間露天的化裝室。那天周信芳演出《徐策跑城》,梅蘭芳在化裝室扮戲。周信芳演完《徐策跑城》下來,對梅蘭芳說:“今天臺上風太大,抖袖、甩髯、跑圓場的種種身段都受了限制。”梅蘭芳心中就琢磨,自己怎么來對付這個困難。那天他演《貴妃醉酒》,一出場就覺得身段表演的確受了限制。但在“海島冰輪初轉騰……”的大段唱念中,他逐漸找到了在大風中表演的訣竅——做身段要看風向;水袖的翻動,身體的回轉,必須分外留心;盡量順著風勢來做,免得吹亂了衣裙;唱的時候不能迎著風唱,這樣會把嗓子吹啞,要避著風,并想法靠近擴音器,使聲音能傳到廣場的最后一排……梅蘭芳這些辦法很奏效,演出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