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寧波路上的新光電影院是一間不甚起眼、也沒有太多時髦年輕人光顧的老影院,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默片大師卓別林曾在1936年春天造訪這處中國有聲電影的首映場所,那一晚,作陪的是名旦梅蘭芳,臺上演的是馬連良的《法門寺》。當記者與馬連良之子馬崇仁老先生談起這段并不為太多人熟知的過往,85高齡的他回憶起70年前種種,清晰如昨日。
1936年春天,47歲的卓別林攜寶蓮·高黛到達上海,在此間停留兩天。3月9日,影后胡蝶做東、在國際飯店為卓別林舉行了招待宴會,宴會上,卓別林與梅蘭芳兩位老友重逢,這距離他們上一次在洛杉磯的會面,已經過去五年多。晚宴后,卓別林提出想看京劇,由于當晚梅蘭芳沒有演出,于是便建議他去新光大戲院看馬連良的《法門寺》。 馬崇仁老先生告訴我,他父親之前之后都再無機會與卓別林會面,那一出《法門寺》成了他們唯一的交集。當年15歲的他彼時留在北京,未曾隨父前來上海演出,當日種種,皆是父親回京后一一告知他的,“是在新光的那次吧。可惜我不在劇場,沒親自看著,也算有點遺憾吧。”老先生這樣對我說。當晚梅蘭芳先陪著卓別林看了一場連環本戲,然后趕到新光大戲院看《法門寺》。“聽說卓別林來了,觀眾都熱烈鼓掌,他也招招手致個意。后來有人告訴我父親,那場戲他在臺上唱大段的西皮,卓別林在臺下邊聽邊在膝頭打著拍子。”據記載,卓別林當時還對身邊的梅蘭芳說,“中西音樂歌唱,雖然各有風格,但我始終相信,把各種情緒表現出來是一樣的。”
卓別林對京劇的濃厚興趣由來已有時日。早在梅蘭芳1930年赴美國巡演時,卓別林在與他的會面中即盛贊中國古典戲劇不僅給美國人帶去極大藝術享受,也是美國電影界“寶貴的參考品”。當然,這是另外的佳話了。當晚,愛好京劇的卓別林光聽戲還覺不過癮。“《法門寺》里頭有個丑角兒賈桂,你知道吧?卓別林對丑角的表演特別感興趣,他自己也想扮個賈桂,再和我父親照張相。可惜他第二天一早要趕輪船,實在來不及化妝穿行頭了。連我父親后來都覺著遺憾,如果照了,那該多好啊。”演出甫一結束,馬連良不及換裝,卓別林就上臺與穿靴帶帽的他合影若干,其中有一張還是兩人面對面拱手作揖的樣子,馬老先生說,這些照片都是家中的珍藏。
曾經影、戲皆演的新光大戲院,現在改作了新光電影院。從南京路到寧波路不過短短幾十米的距離,這條市井喧囂的小馬路上,一幢四層高的中世紀風格建筑幾要被湮沒在擠擠挨挨的住家中,這就是曾紅極一時的新光大戲院。正紅色與芽紅色磚石鑲拼出的外墻,還有雕花的門楣都已不復當年的光鮮,用今天的眼光看,門廳過于小了些,大理石在燈光下泛出陳舊的黃色,老房子散發出些許梅雨季節的霉味。上了二樓,那是一個今日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影廳,我去時那兒正放著《冰川時代2》,看客寥寥。
不遠處便是開闊的步行街,更多人們熟悉的卓別林的上海故事散落在這條昔日的“大馬路”上——從外灘開始一路向西,和平飯店是他下榻的地方;老介福公司最早開在河南路路口,他在這里一氣買下60打真絲襯衫;接著便是國際飯店了,文藝界的歡迎宴便是在此地,影后胡蝶和一群舊上海名媛讓他驚艷不已……說胡蝶,還是要回到新光大戲院,在卓別林造訪過后一個星期,3月15日,胡蝶主演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在此上映,拉開了中國有聲片時代,這或許是默片大師與此地的另一種淵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