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一)
經文:
乾(1):元亨,利貞(2)。
初九(3):潛龍勿用(4)。
九二:見龍在田(5),利見大人(6)。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7),夕惕若歷(8),無咎(9)。
九四:或躍在淵(10),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11)。
用九(12):見群龍,無首吉(13)。
注釋:
(1)乾:卦名。帛書《易經》(以下簡稱帛《易》)作“鍵”,有剛鍵之義。《周易》古經每一卦有六爻,凡陽爻以“-”表示,陰爻以“- -”表示。《乾》卦純由陽爻組成,在此象天。古今《易》本《乾》卦卦畫“$”旁多注以“乾下乾上”四字,指內外經卦皆乾,《坤》卦卦畫$旁則注以“坤下坤上”四字,其余卦亦同,案古時卦畫即為文字,故斷不會在卦畫加此等注腳,此等注腳當為后世經師所加,又考南宋石經本亦無此四字,故本書悉刪去此等注腳。
(2)元亨,利貞:《乾》卦卦辭。元,始。順利通達。利,適合、適宜。貞,一正固;一占問,在此為占問。
(3)初九:每一卦第一爻皆稱“初”。《周易》六十四卦凡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凡陽爻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陰爻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4)潛龍勿用:潛伏之龍,不可輕舉妄動。潛,潛伏、隱藏。龍,乃中國古代吉祥之物,指春神,又說為雨神者。故先民有祭龍以求雨之俗,龍的原形,有人認為是蟒、蛇、晰蜴、鱷魚等動物,也有人認為來自自然之象——虹。《周易》取象于龍比喻陽氣和君子。
(5)見龍在田:龍出現在田野(或地上)。見,讀作“現”,有出現、呈現之義。
(6)利見大人:適宜見大人。大人,指有權勢,有地位之人。
(7)乾乾:勤奮不懈。
(8)夕惕若厲:夜晚戒懼,似有危厲。厲,危。惕,戒懼。
(9)無咎:無害。咎,災害。
(10)或躍在淵:指龍在淵中欲躍而未路之勢。或,惑。古二字通用。又可釋為“有的”、“有人”等,此釋為惑。
(11)亢龍有悔:龍飛過高則有悔。亢,窮高、極高。
(12)用九:帛《易》作“迥九”。迥,通。此是說《乾》卦六爻皆九也。
(13)無首吉:沒有首領則吉。
今譯:
乾:開始即通達而宜于占問。
初九:潛伏之龍,不可輕舉妄動。
九二:龍呈現于田野,宜于見大人。
九三:君子白日勤奮不懈,夜間戒懼似有危厲,無害。
九四:(龍)在淵中惑于躍(而未躍),無害。
九五:龍飛于天,宜見大人。
上九:龍飛過高則有悔。
用九:呈現群龍,(群龍)無首領則吉。
坤(二)
經文:
坤 (1):元亨,利牝馬之貞 (2)。君子有攸往(3),先迷后得主(4)。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5)。安貞吉(6)。
初六:履霜,堅冰至(7)。
六二:直方大(8),不習無不利(9)。
六三:含章可貞(10),或從王事,無成有終(11)。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12)。
六五:黃裳元吉(13)。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14)。
用六:利永貞 (15)。
注釋:
(1)坤:卦名,“??? ”為《坤》卦卦畫,純由陰爻組成。古《易》中“坤”作“巛”,帛《易》作“川”,坤,有柔順之義,象地。
(2)利牝馬之貞:遠出前,乘雄馬者與乘雌馬者,皆占旅途吉兇,此占利于乘雌馬者。牝馬,雌馬。貞,占。
(3)有攸往:有所行。攸,所。
(4)先迷后得主:先迷途,后得到主人。
(5)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往西南可以得到朋友,而往東北則喪失朋友。朋,甲骨文作? ,原為古代貨幣單位,古代貨幣用貝計量,卜辭中有“五十朋”“七十朋”,《周易》中有“十朋之龜”,朋本為貝串,假借為朋友之朋,此指朋友。
(6)安貞吉:安于正則吉。貞,正。
(7)履霜,堅冰至:踏霜時,當知堅冰不久即至。履,踏、踩。
(8)直主大:直行橫行皆一望無際。直,直行。方,橫行。
(9)不習無不利:不熟悉沒有不利的。不習,不熟悉,不練習。
(10)含章可貞:蘊含美德可心守正。章,美德。貞,正。
(11)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跟從王做事,雖不能成功,但結局是好的。終,好的結果。
(12)括囊,無咎、無譽:將口袋束扎,雖不會招來災難,也不會帶來榮譽。囊,口袋。
(13)黃裳元吉:穿黃色裙褲開始即吉。黃,黃色。周人認為黃色是吉祥之色。裳,古人一般指下服。
(14)其血玄黃:龍血(著土后)青黃混雜。玄,青色。
(15)利永貞:宜于永遠恪守正道。貞,正。
今譯:
坤:始即通達。(此占)利于乘雌馬,君子有所行,先迷途,后找到主人,西南可以得到朋友,而東北則喪失朋友。安于守正道則吉。
初六:踏霜時,當知堅冰不久即至。
六二:直行橫行皆一望無際,不熟悉沒有不順利的。
六三:蘊含美德可以恪守正道。跟從王做事,雖不成功,但結局還是好。
六四:束扎口袋,雖無災害,但也不會帶來榮譽。
六五:穿黃色下服開始即吉。
上六:龍戰于田野,其血(染上土后)青黃混雜。
用六:宜永遠屬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