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五十九)
經文:
$渙①:亨,王假有廟②,利涉大川,利貞。
初六:用拯馬壯③,吉。
九二:渙奔其機④,悔亡。
六三:渙其躬⑤,無悔。
六四:渙其群⑥,元吉。渙有丘⑦,匪夷所思⑧。
九五:渙汁其大號⑨,渙王居⑩。無咎。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⑾,無咎。
注釋:
①渙:卦名。《雜卦》、《序卦》、《系辭》皆解為“離”,但由整個卦爻辭觀之,“渙”似為古代祭祀大典中的某種儀式,疑有呼喚之義,是否即今之司儀。故爻辭中有“渙其群”“渙其躬”“渙王居”“渙其丘”等。特別由“渙汗其大號”看其義更明,而《象傳》亦稱:“‘渙奔其機’得愿也”。“‘渙其躬’志在外也”。“‘渙其血’遠害也”,等等。然其確意難詳,今暫仍依“渙”之字義解之。渙,水流散也。故先儒多以披離解散為解
②王假有廟:王至廟中(祭祀)。假,至。
③用拯馬壯:取用壯馬拯救。拯,拯救,又有取之義。“拯”漢人作“抍”。又通“撜”,故訓為登上、取用。
④渙奔其機:水流奔至房子臺階。機,帛《易》作“階”,臺階。
⑤渙其躬:水沖及自身。躬,自身。
⑥渙其群:水沖擊眾人。群,眾人。
⑦渙有丘:丘。高地。水來而有高地。
⑧匪夷所思: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匪,非。夷,常。
⑨渙汗其大號:帛《易》作“渙其肝大號”,由九二爻“渙奔其機”,六三爻“渙其躬”,六四爻“渙其群”及上九爻“渙其血去”考之,當以帛書為是,應為“渙其汗大號”,當釋為號令如汗出而不返。汗,出汗。號,號令。水如汗出不可收,大聲發布號令。
⑩渙王居:水沖擊王居住的地方。
⑾渙其血去,逖出:水披離散失,憂患過去,驚恐排除。“血”通恤,即憂慮。“逖”(tì)帛《易》作“湯”,即惕,驚懼。
今譯:
渙:亨通。大王至廟中(祭祀),利于涉越大河,宜于守正。
初六:取用壯馬拯救,吉。
九二:水散奔于臺階,悔事消亡。
六三:水沖及自身無悔。
六四:水沖擊眾人開始即吉。(因)水至有高地,不是平常所想的那樣。
九五:水如汗(出而不返),將大聲發布號令,水沖王居之處,無災咎。
上九:水的沖擊散去,使憂慮恐懼散夫,無災咎。
節(六十)
經文:
$節①:亨。苦節不可貞②。
初九:不出戶庭③,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④,兇。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⑤,無咎。
六四:安節⑥,亨。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⑦。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注釋:
①節:卦名。卦象似竹節,故卦中有蓍草竹枚之節義,又有節制,節省義。
②苦節不可貞:此爻古人多解作:過于苦的節省不可以為正道。然于意不通。苦,帛《易》作“枯”。知“苦”、“枯”通。周人結草折竹以卜。“苦節”乃是指竹枚或蓍草的節枯朽了。因而不可用以占筮,故曰“不可貞”。
③不出戶庭:不出戶門庭院。戶庭,內院。
④不出門庭:不出大門內庭院。門庭,大門內的院庭,即外院。
⑤不節若,則嗟若:不節儉必然會帶來憂愁嘆息。若,助詞,樣子。嗟,嘆息。
⑥安節:安于節儉。
⑦甘節,吉,往有尚:以節儉為美,這是吉利的,前往必有賞。甘,甘美,快樂。尚,賞。
今譯:
節:亨通。蓍草之節枯朽,不可用以占筮。
初九:不出內院,無災。
九二:不出庭院,則兇。
六三:不節儉,必然會帶來憂愁嘆息。但卻無咎災。
六上:安于節儉,亨通。
六五:以節儉為美,這是吉利的,前往必有賞。
上六:蓍草之節枯朽,占之則兇,但悔事消亡。
(編輯:劍煮酒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