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全民族主導的精神力量,是決定民族素質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民族精神,突出地表現為熱愛祖國,不屈外力,勤勞勇敢,豁達樂觀,酷愛自由,不畏強暴,見義勇為,英勇奮斗等等。這種民族精神對于整個民族的統一、穩定和發展起了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有著超越時代的深遠影響。
中國人歷來黜幻想而務實際,政治思想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重視國計民生;學術活動歷求經世致用,興國安邦;古典文學一貫重視現實主義傳統;立身行事,講究腳踏實地,實實在在,鄙視華而不實的幻想與空談。因此,古代士人的愛國情懷有著實實在在的內容,既可不畏艱險,殫精竭力,投身祖國物質文化建設;又可反對民族國家的分崩離析,維護各民族的團結,捍衛祖國的統一;既可團結對外,同仇敵愾,奮起抵抗,誓死不渝,直到徹底戰勝侵略者;又可勇斗愚頑,興利除弊,推動祖國走向繁榮富強。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一種偉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富強,推動社會進步起了重要作用。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最重大的凝聚力量,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在歷史典籍《戰國策》中,就出現了“愛國”一詞。東漢時,荀悅的《漢記》中就有“愛國如家”的說法。國榮我榮、國辱我辱,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創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業績,日益鞏固和凝結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道德責任。如一代宗師柳宗元,傳承并宏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他崇奉“圣人之道”,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有熾熱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他是非分明、憎惡揚善;他既能夠在順境中刻苦鉆研、勤奮寫作,也能在逆境中戰勝困難、有所作為。
柳宗元身上表現出來的寬厚的仁愛思想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不僅影響了他的人生道路、處世方式和文學創作,也集中的體現了我們民族可貴精神。在柳宗元的一生中,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始終沒有忘記的是仁愛和憂患。在他的創作中,無論是何種體裁,無論是那個時期的作品,貫穿始終的主線都是愛與憂。仁愛和憂患在柳宗元身上,又表現為互為因果關系。因仁愛,憂患意識表現得更為強烈;因憂患,仁愛表現得更為寬厚。他的人生悲劇,可以說,是仁愛和憂患的悲劇。他的不朽,也是仁愛和憂患精神的不朽,是民族精神的不朽。總結、繼承柳宗元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有現實意義,即要有關愛之心,要注重言行一致,要學習傳統文化。